标准制定完成后怎么推广?团体标准落地应用的五大关键环节
2025.06.10
很多企业做标准的热情很高,立项、编制、评审、备案,流程走得飞快,最后终于顺利发布。
但发布完之后呢?
静悄悄。
没人关注、没人应用、也没人知道这份标准存在。
最后的结果往往是:
好不容易制定的标准,成了“摆设”,压根没实现影响力和转化率。
那问题出在哪?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——标准发布以后,到底该怎么推广、怎么落地?
一、标准发布 ≠ 任务完成,而是“第二战场”的开始
很多企业误以为发布标准就是项目完成,其实恰恰相反。
发布,只是一个节点。
从这个节点开始,才是标准“影响力变现”的过程。
这时候你得想的是:
- 谁会用这份标准?
- 怎么用?在哪用?
- 有没有配套手段、平台、宣传,帮助它落地?
如果你什么都不管,只是悄咪咪把标准挂在协会官网或系统里,那效果自然也就悄咪咪了……
二、先做“标准实施指南”:教别人怎么用
别以为别人都能看懂标准,尤其是一些技术性强、条文复杂的标准,光靠一份PDF文件,很多人是看不进去的。
我们建议在发布标准时同步推出“实施指南”或“应用解读”材料,包括但不限于:
- 简化版标准说明
- 关键条款解读
- 使用流程图/案例说明
- 常见问题答疑
- 应用场景模拟
有些协会还会配套制作PPT、视频、宣传册,帮助相关企业快速上手使用标准。
北京中一信标准化技术中心在协助标准发布的同时,常常也一并输出应用指导方案,这一步看似“附加”,其实是推广成功的“关键武器”。
三、搞一次“标准宣贯活动”,不要低估传播力
不要觉得宣贯活动就是走过场,它能帮你解决三个问题:
- 提升权威性:请来行业专家、协会领导,现场解读标准价值。
- 提升曝光度:媒体报道、官网同步发文,让标准“上热搜”。
- 带动应用者:邀请潜在用户企业参会,现场建立联系。
一次好的标准宣贯会,有时候能直接带动十几家企业主动要求试用,甚至愿意参与修订升级。
我们建议这类活动**不要只做线下会场,可以结合线上直播、社群推广、公众号推文联动,**形成真正“出圈”的传播链条。
四、找行业试点用户,用真实场景背书
标准推广的一大利器,就是“真实案例”。
与其苦口婆心解释这个标准多么科学先进,不如直接找两三家企业试点,让他们用、他们说话:
- “我们根据这份标准优化了流程,效率提升20%”
- “通过标准测评,我们在招标中加分10分”
- “这套标准让我们产品出口变得更顺利了”
这类用户场景背书,比你发100篇推文还管用。
所以,我们建议发布后找2–5家目标企业,提供技术支持、培训工具、配套检测服务,打造“样板工程”,再以案例形式传播出去。
五、结合认证、测评、奖项,形成“标准+生态”
这个是很多企业忽略但最有效的一步。
你可以结合标准内容,设计相应的:
- 团体认证:例如“某标准符合性认证证书”
- 评价体系:比如“达标企业星级评定”
- 行业奖项:基于标准的“优秀应用单位”评选
这类“标准+应用+荣誉”模式,不仅增强用户粘性,还能带来产业链的协同发展。
你看那些热门团体标准,往往后面都跟着一整套生态打法。
比如我们帮企业联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制定的《智慧物流配送服务规范》标准,后续就推动了一套智慧物流企业能力评价体系,很多企业主动来申请,变成了“自来水”式增长。
六、让标准“活”起来,而不是“躺”在系统里
最怕就是你做了一份好标准,最后挂在某个“找不到”的网站里,没人读、没人看、没人用。
所以一定要重视后续运营和持续传播:
- 定期发布应用案例、典型用户反馈
- 结合行业大会发布“标准白皮书”“年度实施报告”
- 维护标准公众号或知识号进行科普与更新
- 参与政策/产业活动,让标准走向政策端口
你可以把标准当作一个IP来运营,而不是一份文档静静地老去。
最后聊一句:
很多人说,做标准是为了“树旗子”。
但你不推广、不落地,这旗子就是树在“后院”了,别人看不见,市场也不认。
所以我们始终坚持:
标准做完,才是真正开始。
如果你也正在做团体标准、行业标准,别忘了这几步推广策略。
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推广,欢迎随时联系我们《北京中一信标准化技术中心》,我们不仅帮你“把标准做出来”,还帮你“把标准做活”。